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6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1943篇
地质学   1157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叠前时间偏移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用的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过程。在给定合理的偏移孔径下,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利用均方根速度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逐道处理,从而得到准确的归位数据。叠前时间偏移相对叠后时间偏移而言,前者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信息的成像质量及归位准确性,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得到了改善,能够满足精细的地震资料的解释。因此,三维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对于速度变化平缓、地下构造较复杂的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VTI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求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研究了多波速度与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应大偏移距以及强各向异性介质的双平方根方程,进行速度和各向异性系数分析,并将批量计算与交互解释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各向异性介质多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系数提取,并形成了一套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求取地震波纵、横波速度及各向异性系数的方法和软件。所求取的参数可用于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多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也可为地层地质解释提供参考。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 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 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裂隙型单斜介质中弹性系数的计算及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Hudson等关于裂隙介质弹性系数计算的扰动理论及Bond变换矩阵原理,给出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含多组垂直裂隙时等效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含两组斜交的垂直裂隙形成的单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等效弹性系数,并根据Christoffel方程推导、得出水平面内平面波传播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随方位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5.
We formulate an algorithm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table phase relations of a system with constrained bulk composition as a function of it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e basis of this algorithm is the approxim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free energy composition surfaces of solution phases by inscribed polyhedra. This representation leads to discretization of high variance phase fields into a continuous mesh of smaller polygonal fields within which the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hases are uniquely determined. The resulting phase diagram sections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ase relations of complex metamorphic systems and for applications in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variations in rock properties such as density, seismic velocities and volatile‐content through a metamorphic cycle. The algorithm has been implemented within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is general with respect to both the choice of variables and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and phases possible in a system, and is independ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quations of state used to describe the phases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76.
IntroductionTrial-and-error forward modeling of wide-angle seismic reflection/refraction traveltimes for 2-D velocity structure is extremely time-consuming, even for experienced data interpreters. For wide-angle seismic reflection/refraction experiments that consist of numerous shots along a single line, it is quite difficult through repeated trial-and-error forward modeling to construct a 2-D model that fits the data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 (Cerveny, et al, 1977; ZHANG, et al, 200 . In ad…  相似文献   
77.
Introduction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special structures such as nuclear power station, marine platform, long-span bridge and dam, generally the time-history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is imperative, which was coded in most seismic design codes. The earthquake records suitable for the seismic situation and site condition are necessary to be used as the seismic input in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 As a result of the limited observational condition of st…  相似文献   
78.
Introduction Bohai Bay, along with its adjacent areas, is one of the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in North China. Understanding its crust/upper-mantl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medium in this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thus improvimg the leve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 area by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s (FENG, et al, 1989), geothermal field (WU, et al, 1988; TIAN, ZHANG, 19…  相似文献   
79.
在《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1994~2001年本杂志“刊标”的基础上,在其上方增加了象征三维体视学成像的三角形四面体的透视图;该刊标的右下侧为医学断面成像扫描仪(包括各种X-CT机与核磁共振MRI扫描仪等);其左下侧为三维地幔速度模型和地球核的示意图,切出有两个地幔剖面,表示纵波速度二维变化的剖面。该速度剖面系根据赵大鹏教授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按照地球上的两个大圆弧做计算和绘制的彩色图,排在本期封4:第一大圆弧,从北极经西巴基斯坦(28°N, 64°E)到马尔代夫群岛(3°N,73°E);第二大圆弧从马尔代夫群岛点(3°N,73°E)连接巴布新几内亚之南点(12°S,150°E),来计算两剖面速度分布并作图的结果,其具体分布参见封4的两条彩色剖面和相应的地理位置图。由于赵教授这篇论文[1]在中国国内只有很少数图书馆收藏,在Elsevier Science的EPSL网站上一般人只能查到摘要,本刊对于该地幔速度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所用数据资料,该模型的优越性和特征进行了叙述,他所用的地震事件数目,多达7128个;用于层析反演成像的震相到时数多到近一百万条。该速度如下的特点:在所采用的速度结构中,包含用几个复杂形状的地质速度界面,如莫霍面,以及下沉板块的分界  相似文献   
80.
中国西南及邻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建设  周蕙兰 《地震学报》2002,24(2):126-134
利用ISC报告以及中国和NEIC基本测震台网报告中的80974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地震数为7053,台站数为165,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对中国西南及邻区(北纬10~36、东经70~110)的深至400km的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分辨率达22.初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虽随深度增加而减弱,但至400km深度时仍很明显;②在北纬16和24的纵剖面上,可以看到与印度板块向东和欧亚板块相碰撞挤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速度结构的差异.在东经90的纵剖面上,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青藏高原)之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也比较明显;③在90km深度的横剖面上,由缅甸的密支那至越南的洞海的低速条带,可能与红河断裂带有关;④ 提出并使用了能够更为准确直观地描述分辨率好坏的图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